真正的讚歎──讀〈菴婆羅經〉後記

有時候,我們會聽見人們對佛的誹謗,也會聽見一些讚歎。但佛陀說,這兩者,都不必太在意。
在《菴婆羅經》中,佛陀和弟子們途中行腳,途中遇見一對師徒,師貶佛,徒讚佛,兩人一路爭論不休。比丘們將此事稟告佛陀時,佛陀卻不以為奇,反而提醒他們:無論誹謗或讚歎,都不要讓自己的心被情緒牽動。

如果聽到別人辱罵佛、法、僧而生起憤怒,那憤怒本身就成為了修行的障礙;反過來,若聽見有人稱讚佛、法、僧而歡喜忘我,那種喜悅也可能讓我們失去如實觀察的心。
佛陀並不是要弟子麻木,而是要他們保有寂靜而觀照的心,不被好惡左右。因為真正的讚歎佛陀,不在於他是否持戒嚴謹、不蓄金銀、不蓄衣食——這些只是「凡夫眼中」的表象;真正的讚歎,是從佛所證得的正見出發,是他對一切錯誤見解的超越,是他在緣起法中見到解脫之道。

佛說,有六十二種見解,就像捕魚的網,撒在世間這片池塘裡,網住了幾乎所有人的心。斷見、常見、有邊、無邊、神我、非神我……這些都只是分別妄想。而佛的覺悟,是從這一切戲論中超越出來,看見感受如何生起、如何被貪著、如何轉為苦,並知苦之因,修離貪之道,見法解脫。

真正的佛,是這樣的佛。真正的讚歎,是這樣的讚歎。

所以我們學佛,不只是要學他的形儀,而是要學他怎麼離見,怎麼照見,怎麼安住於不取而得自在。這才是讚歎佛最踏實的方式。

——晚雨後獨坐,記於南山石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