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的清晨,我漫步幽徑,再次來到指南宮後山。找了塊石頭坐下,風聲、鳥鳴、蟲唱,彷彿都在邀請我一同坐禪。
我依照《阿含經》的教導,調整姿勢,閉上口鼻,觀察呼吸的進出。三次深吸清氣,慢吐濁氣後,心跳和呼吸都逐漸平緩。
起初,我練習「身身觀住」,仔細感受體內的氣流,觀察它的寒暖、遠近、出入、輕重。呼吸變得越來越細微,若有似無,無聲無礙。
接著進入「受受觀住」,身體感到輕安,暖意漸生,心中充滿喜悅,煩惱也隨之消散。
然後是「心心觀住」,昔日讓我嗔怒的人,如今已不再讓我動怒;過去讓我歡喜的景象,心也不再波動。面對世間八風,我的心如止水般平靜,念頭的生滅清晰可見,卻不隨之流轉。
最後,我進入「法法觀住」,體悟到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都依緣而生,沒有一法是真實不變的。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。呼吸之間,身心清明。此時,念頭不再紛雜,彷彿死去卻又清醒,寂然不動,光明自然呈現。
回想起過去讀《阿含經》時,經文提到:「比丘證入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,於現法中自知自證,成就遊。」我心中不禁感到慚愧,知道自己離那個境界還有很遠。於是,我合掌向佛,心中默念佛、法、僧。
在龍頸石上,我明白無需遠求彼岸,真如就在這一吸一呼之間,一心即可見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