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柵指南宮後山,那龍頸之處,石旁小徑幽靜。草木散發著天生的芬芳,靈氣鬱鬱蔥蔥。
經云。初夜後夜。亦勿有廢。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。當念無常之火。燒諸世間。
昔日坐禪,心中總是懷著一份希望。然而,一旦踏入禪境,卻又可能遭遇四病的侵擾:疑心的動搖,驚怖的驟起,大喜的執著,以及重愛的繫縛。出禪之後,又常伴隨憂悔,而失去原有的禪定。因此,調身、調息、調心,是禪修中不可或缺的三昧法門。
天色微曦,泛著青濛的光。我閉口鼻,深吸清氣入內,再輕柔地吐出胸中的穢氣。觀想著身體中百脈不通之處,隨氣息一同排出,如此再三次。
漸漸地,也不知過了多久,呼吸變得綿綿若存若亡,不再有聲響,不再有凝結,亦不顯粗重。情懷隨之愉悅,身心感到輕安。
過去,守著身風則散亂,守著喘息則鬱結,守著氣息則疲勞,唯有守息,方能入定。閉上雙眼,外在的光線隱約如晨曦般照入內心。
就這樣,一呼一吸間,從有尋有伺,漸入無尋有伺的境界,心境也隨之漸漸虛凝,愈發精微。一坐便是六個時辰,卻絲毫不覺疲倦。心棲於二禪之境,三昧現前。
此時的感觸,不單是經文所言的驗證,更是一種深刻的共鳴。龍頸山徑的靈氣,不再只是外在的景致,它與我內在氣息的流轉、心念的清明融為一體。那份「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」的警示,變得如此真切而深刻。每一次的呼吸,每一次的心念轉換,都彷彿是無常之火中淬煉出的智慧火花。禪定,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,而是這天地之間,心息相依,日日可證的當下。
案:坐禪三昧經,天台宗大小止觀。
《十二門經》《修行道地經》、《修行方便禪經》、《禪要呵欲經》、《身觀經》、《坐禪三昧經》、《禪法要解》、《禪秘要法經》、《修禪要訣》、《六門教授習定論》、《瑜伽師地論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