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居士 一呼無盡

初夜:調身安息 — 歸家
​夜涼如水,松間風輕,我將心安住於呼吸。入息時,如林泉潤澤;出息時,似雲霧散開。心若野鹿,我僅以氣息為韁,溫柔牽引,不追不逐。呼吸間,彷彿回到久別的故鄉。此刻才知,身心即是歸家之門。
​《阿含經》言:「修安般者,身行止息。」的確,繫心於息,粗亂自止。

中夜:觀受入定 — 觀瀾
月色清明,映照著潺潺溪流。身心安定,喜樂如泉水般湧現。然而,這份樂,如湖畔輕風,一觸即逝。我靜觀之,不戀不拒,如同坐於岸邊,看著浪花起落,最終歸於平靜。
​《阿含經》說:「覺樂受時,知樂受;覺苦受時,知苦受。」論中言:觀受無常,即斷其愛。
​後夜:覺心斷惑 — 照影
​山月皎潔,光灑林間。我觀一念,如影隨形;一情緒,如雲聚散。貪如烈焰,瞋如陰雲,癡似迷霧。我直視這些心念,無所畏懼。心念生滅,不離因緣;而那所謂的「我」,不過是鏡花水月的幻影。
​《阿含經》言:「觀心無常,觀心無我。」論中說:若見念念生滅,則能斷除我執的根本。

天曉:照法解脫 — 歸空
​清晨山色,松葉帶露,天地無聲。我觀身、受、心,最終皆歸寂滅。一切法,皆無常,皆緣起,皆空。連禪定本身,亦如夢中流沙,無有實體。呼吸不再是繫縛,而是最後歸空的渡船。心無所依,如風過空谷,寂靜而止。此即涅槃:無盡的靜謐,無盡的自由。
​《大安般守意經》言:「入息出息,盡智具足,則息念成就。」論中說:若知一切法性空,則名解脫。

從初夜至天曉,宛如山中四境。一息之間,可見無常;一念分明,便已接近安般者。
案:觀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:這才是《大安般守意經》最究竟的智慧。從一息到無盡、我們從禪定的清淨中,運用智慧,反觀一切法。乃至於所有的法,都是因緣和合、本來無我。

案:大安般守意經》是佛陀為我們準備的一艘輕舟,能載我們直達涅槃。它的核心精神是「直指」,不需繁複的思辨,只需專注於呼吸,便能見到法的本質。